本文作者:admin

唐古拉,为一座山脉建了一座馆

admin 2024-11-13 11:33:02 1
唐古拉,为一座山脉建了一座馆摘要: ...

唐古拉,藏语 " 高原上的山 "。它是长江的源头,姜根迪如冰川晶莹剔透。它是自古以来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唐蕃古道都在这里通行。

但是,当采访车驶入海拔 4700 米的西藏那曲安多县,我们被告知,土地还没到封冻期,车辆进不了唐古拉。

所幸,县中心城市广场有一座 " 唐古拉陈列馆 " 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青藏高原名山众多,为什么单独为唐古拉建一座馆?

青藏高原的 " 超级山脉 "

当地人说,唐古拉是青藏高原的 " 超级山脉 "。我们看了展馆里的一幅 " 青藏高原山脉图 " 就知道了缘由:南部印度大陆和北部欧亚大陆两大板块冲撞而形成的唐古拉山脉,横卧在青藏高原中部,东西长 500 余公里,山体宽约 150 公里,平均海拔在 5500 — 6000 米,是青藏高原腹心地区的最高山脉,也是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中国科学院丁林院士曾把唐古拉称为 " 青藏高原的脊柱 "。

除了拥有众多的山峰,唐古拉山脉从西向东至少还存在 30 多个山口通道。这些山口在历史上联通新疆、甘青、四川、西藏等地域,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往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民族交流、交融的见证。即使现在,有些山口还是牧民们游牧转场、采盐驮运的通道。

展馆里有一座等比例复原的安多县强玛镇布塔雄曲石构墓葬可以作证。经专家认定,墓葬的年代约为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 2500 — 2800 年),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很可能来自川西。

大江大河的 " 生命之源 "

唐古拉的雪山和冰川孕育了长江、怒江、澜沧江。在安多唐古拉陈列馆,我们看到复原的 " 长江第一滴水 " 的场景,姜根迪如冰川晶莹剔透,滴水汇聚成江河。

水,孕育了生命。在唐古拉山宽广的山幅之间,分布着众多的河谷和湖盆草坝,有着各种高原植物、动物,即便是高海拔也生机盎然。它们不但涵养了水源,净化了空气、也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今,生态保护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了高原人的脑海,成为一种新的 " 高原文化 "。

那么,唐古拉是什么时候被发现是长江之源的?

展馆中介绍,距今 2000 多年的《禹贡》是中国第一部地理著作,书中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正源,这被认为是关于长江源头的最早记录;这个认识一直延续到明代中叶,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实地考察,认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然后到清朝康熙年间,进一步将长江源头由金沙江上溯到木鲁乌苏(通天河)一带;解放后,则是以尕尔曲为通天河,视为长江正源…… 1978 年 1 月 13 日,新华社向全世界通告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科考成果:长江源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全长 6300 余公里。

自古以来对长江源的探寻,积淀着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追求。探源,就是寻根。中华民族在不断探源中,寻找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人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源、精神之源。

征服自然的 " 天路廊道 "

陈列馆最打动人的,是讲述当代人在唐古拉征服自然的故事,特别是展馆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 " 筑梦在高原 " 的伟大实践。

安多是青藏陆路大动脉和西藏的 " 北大门 ",公路、油气、光缆、铁路、电力五条生命线纵贯全县,在唐古拉山两侧形成走廊地带,可以形象地称之为 " 天路廊道 " ……在展厅内,我们深刻感受到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天路如何从无到有,从点到线,再从线到廊道的感人至深、波澜壮阔的建设历程。

我们在这里还看到了浙江的陈金水,特别惊喜。一张 1996 年 6 月 13 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着《唐古拉山上的风云赤子——记敬业创业的气象人陈金水》的文章。

1956 年,21 岁的陈金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血气方刚的他在志愿书上写下了 " 到艰苦的西藏去 " 的誓言。他三次进藏,一干就是 33 年。1965 年 9 月,陈金水克服高寒缺氧,在那曲安多海拔 4802 米的山坡上搭起两顶帐篷,建起了那曲安多气象站。他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高原气象事业,填补了中国气象工作在高海拔地区的多项科研空白。1996 年,陈金水被评为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那曲人民没有忘记陈金水。不仅把陈金水 1978 年在安多气象站打的井叫作 " 金水井 ",还在安多唐古拉陈列馆有专门的陈金水介绍。

看完展览,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名山大川众多的青藏高原,要专门为唐古拉建一座陈列馆。因为唐古拉有着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源泉,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古交融、团结奋斗的历史。

(记者赵书彬万靖浙江日报潮新闻记者温浩杰施涵予)

责任编辑:次仁央宗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