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admin 2024-10-03 广州软文合集 7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走入真实生活,去寻访祖国的角角落落。他们或是去偏远县乡支教,或是去考察河流生态,或是去拜访非遗传承人……他们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当知识与力行结合,他们体会到了怎样的青春滋味?又对社会与未来产生了哪些新的想法?澎湃新闻推出“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特别策划,记录年轻的模样、成长的脚步。

今年夏天从洱源归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朋友圈里一位在大理旅游的友人大赞:“水性杨花,真的超好吃!”而在这些文字下方的九宫格照片里,放在正中央的,正是一盘绿色的、表面泛着光的凉拌海菜花。

水性杨花,又名海菜花。

刹那间,一股不知从何而起的感动溢满心间。那些关于洱源的回忆,那些伴随着海菜花的点滴,慢慢从心底泛起。

与海菜花结缘,与当地人结缘

彩云之南,洱源是一处宛如人间仙境的所在。洱海之畔,澄澈如镜,美丽却脆弱的小白花点缀其中,它便是海菜花。事实上,“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海菜花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

由于对当地新兴的海菜花产业的关注,以及感动于交大孔海南教授十数年如一日治理洱海的故事,我们本次实践团的名称为“海菜花开映洱源”。而我们第一行政组的组员,则有幸成为了调研海菜花的先锋。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书籍《海菜花开》

到达洱源后,黄绿相间的乡村的士载我们驶过一片片水塘,里面正有海菜花星星点点地盛开。也偶有正在采摘海菜花的农民,穿着工作服,弯腰在水塘里劳作。意外的是,我们看到的水塘规模都不算大,数量也不算多。

“我们村还没人种呢……嗯……隔壁村子里好像有人在种,很辛苦嘞……赚多少钱?我们也不太清楚啊,肯定比正常的地里要挣得多。但是很辛苦的,天天要泡在水里……”我们听开乡村出租的司机师傅这样说,有些小惊讶。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与司机师傅交流

行前我们曾集体读过讲述孔海南教授故事的《海菜花开》,那时我们天真地认为,海菜花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是当地生态环境的“试金石”,更是当地人民的“致富花”;我们以为当地产业已经颇具规模,乡亲们都靠海菜花过上了好日子。然而,那些美好的想象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一点点化为了泡影。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海菜花的种植条件极为苛刻,稍有污染便会花败无收。无论是在生产端,还是销售端,海菜花产业都属脆弱,只有在有政府扶持的一些地方才发展得较好。

通过阅读,我们也知晓,当地人曾通过种植大蒜和饲养奶牛获得经济收入,但为了保护洱海而他们不得不有所放弃。然而,在交谈中,他们却云淡风轻地说“还是现在好嘛,洱海的环境重要”,眼中不见遗憾。

走近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当地人,我们想,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养育了他们的山水,守护着那份独属于彩云之南的“神仙气”,这是令人敬佩和感动的。

乘着竹筏,我们也有幸参与了海菜花的采摘体验,对海菜花的了解也更深了一分。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下水体验海菜花采摘

新时代“老人与海”的故事

“我们努力十年了,才看到了海菜花……”“我们在洱源要争取海菜花产业化。”

这是在洱海边坚守了近二十年的孔海南教授,在洱源现场对我们说的话。在讲到治水十年终于看见第一朵海菜花于洱海重新绽放时,孔老一度因激动而哽咽,在场的同学也无不被深深打动。

孔教授介绍,海菜花只能在Ⅱ类及以上水体中生长,他和团队见证了洱海从曾经的Ⅳ类水到再次清澈:第一个十年,开出了第一朵海菜花;第二个十年,海菜花开遍洱海的沿岸。于是我们明白,这是学者们对于水质清与当地兴并存的守望。

孔教授做到了择一事、守一生,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老人与海”的故事。同时,当地人也在努力维护本地的产业。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孔海南教授讲座

我们访谈当地人时,现状曾令我们忧虑。当时我们想,或许我们只能等待时机成熟了。但后来,我们遇见了一些不一样的人。

“农民用我们的技术,收益是自己的……一亩地,可能赚个三四千块钱,管不好就没有。”海菜花基地负责人段从贵说,他个头不高,但精壮干练,右手提着一把新鲜的海菜花,左手指着海菜花种植区域的地图,声音铿锵有力。

他告诉我们,窗外的那一大片水塘就是试验田,新的海菜花种植技术从这里孕育而出,再被无偿地教给愿意种植海菜花的农民使用。基地打造海菜花的品牌、渠道,农民卖不出去的海菜花,也能被这里统一收购。在上海交大的帮助下,基地也攻克了保鲜技术的难关,把保鲜期提高到十四天……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行政一组组员采访基地负责人段从贵

除了基地负责人,我们还机缘巧合地采访了一位在海菜花领域深耕多年,倾其所有,愿为家乡产业做出奉献的人。他是我们偶然在社交平台上得知的,海菜花加工赛道的坚守者——“海菜哥”。

从制作盐渍加工产品延长保质期,到研发海菜冻干、速冻产品,乃至正在推进的即食海菜汤,他们四处碰壁,却从未想过停止或放弃。在资金短缺、市场局限的重压之下,他仍愿做站在产业前端的探路人,探索将海菜花加工业从纸面变为现实的可能。虽未见到本人,但我们依旧从电话那头他的声音中感受到了一个坚守者的热爱与“相信”。

改变现状或许从来没有“万全之计”——而如同“海菜哥”一般的个体,不一定做过翔实而全面的调研,不一定有强大的团队支持,但他们在行动着,行动就是力量,未来也由此显得值得期盼。只要不停生长,总会有出水的那一天。

海菜花的回音

在这次实践中,我们自主策划了一场海菜花品尝直播。从现场背景与灯光的布局,到文稿的撰写和主播的一遍遍预演,台前幕后的人员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48小时前出的策划,24小时前顺的流程,删删改改到最后一秒,在各种条件和设备受限的情况下,最终呈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奇妙的夜晚降临,当我们短暂地收获了B站“生活榜”榜一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不可思议但又意料之中的喜悦和感慨。

力之所及,心之所向。有一份力,发一份光。在那一刻,上海交大储才团队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意义。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直播工作组合照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直播短暂地收获了“生活榜”榜一

实践过后,我们中的一位同学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发布了一篇关于洱源的实践文章。在文章发表后,有许多洱源的当地人向我们留言,表达了对我们前往洱源参与实践、对交大一直以来支持洱源发展的感谢。

他们之中,有人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曾经被交大支教的老师教过;有人已经离开洱源发展自己的事业;也有人正巧是洱源的一名视频博主,想要通过视频宣传并发展洱源的旅游业。从网友们的留言和视频博主介绍洱源的视频里,我们再一次看见了和我们印象中相同的洱源:并不方便的交通、亟待发展的产业,当然,还有这片土地上勤劳乐观的人们。纵使我们已经离开了洱源,但一路以来的观察与调研已经让我们开始关注洱源的未来。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公众号后台留言

目前,海菜花产业在洱源还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我们能看到,海菜花已经在洱源播种下了新的、富有希望的种子。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看见海菜花在洱源又一次绽放新生。

十四天的时光转瞬即逝,成为过往的回忆,但海菜花却始终盛开在我们的心田,永不凋零。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行政一组合照

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白浪 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邹佳雯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项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青春华章|去洱海之畔调研“致富花”产业,我们看到“老人与海”的故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