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admin 2024-09-13 北京软文合集 73 次浏览 0个评论

东一美术馆联合赛努奇博物馆国际大展“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正在展出中(展期:2024年9月6日至2025年1月5日)。本次展览是海外收藏的中国绘画大师真迹首次大规模回归中国内地展出,也是赛努奇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首次特展。

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展览被纳入“法中文化旅游年”及“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

今年四月,澎湃新闻在《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首季上海对话巴黎活动期间于塞努奇博物馆采访馆长易凯先生(Eric Lefebvre)。他曾表示,“没有塞努奇水路探索中国,便没有璀璨的巴黎中国艺术收藏。”如今,他再次从塞纳河畔来到上海,于黄浦江岸的东一美术馆举行学术讲座,再话中法书画交流渊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巨变,国际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中国艺术家与巴黎之间的纽带日益紧密,这促使赛努奇博物馆建立中国现代绘画收藏——齐白石、张大千和溥儒等国画大师与徐悲鸿、林风眠和潘玉良等活跃在法国的艺术家,其作品一起入藏。这些艺术品见证了中法两国艺术交流的辉煌历程。

除了艺术家和收藏家,中国艺术评论家和研究员如郭有守、周麟、勒内·格鲁塞(René Grousset)和瓦迪姆·叶理夫(Vadime Elisseeff)也在中法艺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珍贵的藏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风貌,以及他们如何在巴黎这座艺术之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次展览汇集了众多中国绘画大师的杰作,展示了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正如《奔流:从上海出发——全球城市人文对话》活动所倡导的那样,艺术如同奔流不息的河水,跨越国界,连接心灵。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Eric Lefebvre),在赛努奇中国研究部担任主任达10年,曾于2013年前往欧洲规模最大的亚洲艺术博物馆——吉美博物馆工作,2015年回归赛努奇博物馆担任馆长。他不仅在巴黎索邦大学和卢浮宫学院讲授中国艺术史课程,还策划了大量关于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绘画艺术主题的展览。

以下是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Eric Lefebvre)讲座“二战后中国现当代绘画在法国艺术界的崛起”实录,澎湃新闻授权首发。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874 年,赛努奇博物馆由亨利·赛努奇先生创办,1898年向公众开放,藏有 15000 件亚洲艺术品,以东亚(中国 韩国 日本 越南)为中心,藏品达 15000 件,其中以中国艺术品收藏数量最多。博物馆位于蒙梭公园(Parc Monceau)附近,坐落在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中,让人联想到切尔努斯奇的故乡意大利。

我们于2020年对永久收藏展厅翻新,力求重现19世纪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精神。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赛努奇博物馆是法国第一座为展示亚洲艺术收藏品而设计和建造的建筑。

赛努奇博物馆是一座在旅行中诞生的博物馆。亨利·赛努奇在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收集了5000件藏品。这是一次探寻佛教艺术起源的旅行。

出于对佛教的兴趣,他将一尊巨大的阿弥陀佛(无量寿佛)雕像放置在博物馆的中心位置。这是一座青铜雕塑。事实上,赛努奇是最早了解青铜在亚洲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中重要性的欧洲收藏家之一。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十九世纪末的赛努奇博物馆©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十九世纪末的赛努奇博物馆©易凯(Eric Lefebvre)

对青铜器非常感兴趣的赛努奇仅收藏了包括几幅高其佩的指画作品在内的少量中国绘画作品。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高其佩的手指画©易凯(Eric Lefebvre)

赛努奇先生去世后,赛努奇博物馆举直到1912 年才举办了第一次中国绘画展。展览汇集了古代绘画作品,其中年代最近的也要追溯到18世纪。1914 年一战之前,法国公众没有机会看到当代中国绘画作品。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12 年 :赛努奇博物馆的第一届中国画展览©易凯(Eric Lefebvre)

介绍完这些后,让我们回顾一下1946年赛努奇博物馆举办首次现当代中国绘画展的情况。

二战后,时任博物馆馆长葛鲁塞(勒内·格鲁塞)决定将赛努奇博物馆的展览方向转向当代艺术,于是在 1946 年夏天,赛努奇博物馆举办了第一次当代中国绘画展。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第一届展览:当代中国画,赛努奇博物馆,1946年©易凯(Eric Lefebvre)

展览共展出 120 幅绘画作品,还包括部分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此前不久创作的,也就是在战争期间创作的。

鉴于战后几年间的财政困难,博物馆出版了一本小画册。封面为张大千的作品。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中国当代画展图录,封面为张大千画作©易凯(Eric Lefebvre)

张大千的作品共有 10 幅,在展览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一些大幅作品。部分画作的灵感来源于他在抗战期间在敦煌的长期研究,譬如屏幕上所展示的作品。

这10件作品后来由郭有守捐赠给了赛努奇博物馆,其中贵妃戏鹦鹉图也在此次“行云流墨”展览中得到展出。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张大千(1899-1983)贵妃戏鹦鹉图,1946年展览中画作©易凯(Eric Lefebvre)

除了张大千的作品外,还有傅抱石的四幅作品,其中包括名为《暴风雨图》的巨幅画作。这幅画也在我们的展览中展出。《暴风雨图》是傅抱石在重庆附近金刚坡生活期间所创作的代表作品。这段时局艰难的时期也是傅抱石的创作高峰期。1946年,傅抱石的这些作品首次在赛努奇博物馆展出。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傅抱石画作 ©易凯(Eric Lefebvre)

可以看到,这些画作中有许多受到了艺术家在中国西部生活的影响。其中如张大千和谢稚柳受到了发现敦煌的影响。其他画家,如傅抱石,则受到了重庆周边风景的影响。

许多艺术家,如庞薰和吴作人,发现了苗族等中国西部人民的生活。

1946 年展览中的多幅作品体现了这种影响。庞薰琹在描绘苗族妇女时,对服装和饰物的细节进行了精细地描绘,后又将人物与风景相结合。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庞薰秦画作©易凯(Eric Lefebvre)

吴作人在长卷《藏茶传》中描绘了茶叶从平原运往西藏高原的旅程。这幅珍贵的作品分别描绘了茶叶运输的不同场景,并附有亲身体验过茶马古道的艺术家在自题中所作描述。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吳作人画作 ©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吳作人画作 ©易凯(Eric Lefebvre)

庞薰琹和吴作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年轻时都曾留学欧洲,一个在法国,一个在比利时。1946 年展览的一大特色是展出了大量曾留学法国的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包括林风眠的十幅画作,其中有几幅是在屏幕上所看到的。

除了林风眠的作品,公众还在 1946 年的展览上看到赵无极的画作,他当时只有 26 岁,还生活在中国。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海外展出。

其中有水墨素描。还有油画作品。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林风眠画作 ©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林风眠画作 ©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赵无极画作 ©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赵无极画作 ©易凯(Eric Lefebvre)

1946 年展览中赵无极和林风眠的画作经常得到刊印,并受到法国艺术评论家的关注。

我们可以看到,1946 年以水墨画为主的展览中也有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也受到了艺术评论家的青睐。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滑田友和严德辉的雕塑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于 20 世纪 30 年代末在法国创作的著名作品《轰炸》,描绘了上海市民遭受日军轰炸的情景。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46年展览中滑田友雕塑《轰炸》©易凯(Eric Lefebvre)

在此我并未一一提及所有参展艺术家,徐悲鸿、潘玉良、陈之佛、关良、丁衍庸等人的作品也得到了展出。

但是,为什么中国艺术家会在 1946 年在法国艺术舞台上崛起?

答案应在此前的历史过往中寻找。1920 年至 1940 年间,中国留学生旅法求学是一个重要现象。这张中国留法艺术学会艺术家的照片就是明证。实际上,当时的旅法中国艺术家,尤其是在美术学院学习的,数量远多于此,其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

然而,这种旅法留学生并不局限于艺术领域,在各个领域都有中国留学生的身影。之后在谈及郭有守和周麟时会再进行展开。他们在赛努奇博物馆的收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中国留法艺术家协会,巴黎,1933 年©易凯(Eric Lefebvre)

这次中国学生的留学大潮源于 1919 年五四 运动的精神。郭有守认为自己是直接参与这场抗议《凡尔赛和约》后果的爱国运动的一分子。五四运动提倡通过出国留学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在法国,勤工俭学计划发挥了先驱作用,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来到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成立使为期不长的勤工俭学计划得以延续,潘玉良、常书鸿等艺术家以及周麟等艺术史学家都曾在里昂中法大学求学。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16 年在巴黎附近的“勤工俭学”晚间班©易凯(Eric Lefebvre)

蔡元培是勤工俭学计划的推动者。他的努力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艺术领域尤其重要,特别是引入了新的艺术教学模式。

而得到推选成为新办艺术学术机构创始人正是那些曾在法国求学的艺术家。因此,林风眠和徐悲鸿等重要艺术家从法国回国后所扮演的角色,为构建中法两国之间的艺术交流脉络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举办了首批中国艺术展。

第一个中国艺术展由林风眠在斯特拉斯堡组织举办,致力于展现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得到了多个协会和官方的支持。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斯特拉斯堡,1924 年莱茵宫中国艺术展©易凯(Eric Lefebvre)

翌年,在巴黎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展上开设了中国展区。位于大皇宫内的中国展区在展示装饰艺术的同时,还展出了林风眠的最新作品。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25 年国际装饰和工业及现代艺术展览会©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25 年国际装饰和工业及现代艺术展览会©易凯(Eric Lefebvre)

几年后,徐悲鸿在巴黎国立网球场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展览再次分为古代绘画和当代绘画两个部分。当代部分规模尤为宏大,展出了众多来自中国的绘画大师的作品。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网球场国立博物馆 展览 1933 年©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网球场国立博物馆 展览 1933 年©易凯(Eric Lefebvre)

展览结束后,国立网球场博物馆决定收藏展览作品。虽然只有 12 幅作品,但这是当代中国绘画展览首次促成作品进入法国国家收藏。

屏幕右侧张大千的画作《荷》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以首批展览为标志的二十年中法艺术交流,促成了中国艺术通过 1946 年在赛努奇博物馆的展览,在法国艺术界的崛起。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张大千《莲花》,1933年,展览结束后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易凯(Eric Lefebvre)

二战结束后,活跃在中国的艺术家们希望与法国重新建立联系,反之,在法国度过战争岁月的中国艺术家们也希望回国展出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双方在战争年代的创作都非常高产。

与国立网球场博物馆的展览不同,赛努奇博物馆的展览只展出了当代中国绘画作品。

展览在得到中国大使馆官方支持的同时,还获得了郭有守等收藏家,潘玉良、周麟等活跃在法国的中国留法艺术学会艺术家的鼎力相助。

郭有守 1953 年包括 76 幅画作的重要捐赠正是源自此次展览。

但是,是哪些人促成了这一转折点呢?

我已经提到过郭有守和周麟,我还想补充两位法国名人,葛鲁塞和叶理夫。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周麟、郭有守、费柳丽、潘玉良(从左右) 在巴黎,1950年代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陈美琴, 黄君璧, 赵无极与埃利塞夫, 巴黎 1958

葛鲁塞于1933年出任赛努奇博物馆馆长,他与潘玉良、滑田友等活跃于法国的中国艺术家关系密切。潘玉良、滑田友为葛鲁塞创作了肖像作品。这两件作品在我们的展览中也可以看到。

葛鲁塞在1946年展览画册前言中解释道,赛努奇博物馆向当代中国艺术的转变是顺应时代变化的结果,即也就是战后亚洲的复兴。而且葛鲁塞关于当代亚洲艺术的努力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葛鲁塞是法兰西学院的成员,并因著作等身而闻名于世。1951年葛鲁塞去世的一年前,他发表了最后一批关于中国艺术的书籍,讲到了当代中国绘画,并收录了傅抱石的《程邃诗意图》。这件作品也在此次展览中得到展出,而且也被用作展览画册的封面。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勒内·格鲁塞

现在我们来讲讲第二位法国人士,也就是叶理夫。叶理夫对于中国文明的兴趣源自于他的父亲叶理绥。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叶理绥

叶理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精通包括中文、日语在内的八国语言。作为重要的日本学家,叶理绥也是20世纪初首位从东京大学毕业的外国学生。1921年,叶理绥前往法国避难。1931年,他成为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教授,后于1934年成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首任社长。

重要的一点是,叶理绥自学生时代起,不仅对古代亚洲艺术,而且也对当代亚洲艺术感兴趣。他的儿子叶理夫也继承了这种双重兴趣。

叶理夫的求学过程与其父非常接近,他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学习了中文和日语。但是宁静的求学生活被战火打乱。1944年,叶理夫作为法国抵抗运动成员,来到重庆和成都,出任法国驻华文化参赞,并在那里结识了张大千、林风眠、赵无极。

战后叶理夫加入了赛努奇博物馆,并担任赛努奇博物馆馆长长达30年,之后又出任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但是在1946年赛努奇博物馆举办当代中国绘画展的时候,叶理夫还只是一位非常年轻的艺术研究员。他在重庆与中国艺术家建立联系时间尚短,但在展览筹备期间这种关系还是发挥了作用。叶理夫正是通过1946年赛努奇博物馆的展览结识了周麟和郭有守。

现在再讲一讲第三位重要的人物,也就是周麟。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周麟与张大千

周麟虽然其名不显,但是他在这方面还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周麟是艺术史学家、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会长,也是展览策展人、画廊经营者、出版社编辑。

各位在屏幕上看到的这本小小的画册首次记录了1956年张大千和毕加索相逢的情景。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易凯(Eric Lefebvre)

这是少数封面上有周麟署名的书籍之一。但是,在1970年周麟去世前,张大千在法所有展览的画册和赛努奇博物馆大部分中国绘画展的画册都是由周麟编辑出版的。

由此可见,周麟在向法国公众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要谈一谈周麟在画廊经营方面的工作,特别展示其挚友潘玉良的作品。

1946年赛努奇博物馆展览时,周麟和叶理夫的交流让许多活跃于法国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能够纳入展览之中。后来周麟成为郭有守的挚友,与郭有守合作出版了许多书籍。周麟在1947年出版著作的前言中表示,他们的目的就是告诉世人,历史悠久的中国艺术依然生机勃勃。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潘玉林在奥赛画廊举办个展©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潘玉林在奥赛画廊举办个展©易凯(Eric Lefebvre)

最后要提及的就是郭有守。

郭有守的生平可以分为5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他在中国北京大学求学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郭有守留学欧洲的时期,1920至1928年,郭有守先后在法国和英国留学。当时他和天狗会的艺术成员关系密切,经常和徐悲鸿、常玉、张道藩见面。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天狗会

第三个阶段是郭有守在中国出任公职的时期,先是在南京,抗战爆发后不久又前往四川。当时郭有守因其教育司司长一职而向艺术家们提供了许多帮助。而且,郭有守是四川人,在当地人脉广泛。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郭有守逐渐构建他的收藏。

第四个阶段是郭有守在欧洲担任外交代表的时期。郭有守回到欧洲,出任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就像30年代的情况一样,郭有守因公务往返中法两国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丰富充实他的收藏。

1966年,郭有守结束了外交代表的职务,离开欧洲,回到北京,直至去世。

郭有守一生有一件事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他一直是艺术家们的好朋友。

这些是郭有守和潘玉良、张大千、赵无极在巴黎的留影。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郭有守、赵无极与张大千在巴黎

这说明郭有守不仅和与他一样曾在法国留学的艺术家关系密切,而且和中国国内国画大师关系也很密切。这也表明,他不仅对自己这一代的艺术家感兴趣,如他的朋友张大千,也对下一代的艺术家感兴趣,如赵无极,并鼓励两代艺术家相识相交。

要了解郭有守收藏的形成,我们需要考虑到抗战时期避难四川的艺术家们的处境。为了谋生,他们多次举办画展。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其中一位艺术家庞薰琹。庞薰琹在回忆录中回顾了郭有守为他提供的帮助,不仅是举办展览,更重要的是为他的作品寻找客户。郭有守最终成功地使庞薰琹的一幅作品被四川博物院收藏。在这种情况下,郭有守自己也购买了很多画作。从画作题跋可以看出,还有一些作品是画家赠送给他的。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成都现代美术展,1945 年 3 月 ©易凯(Eric Lefebvre)

第一个例子就是这幅《前后赤壁赋》是张大千在郭有守家中借住时送给郭有守的。题跋中“至子杰”,郭有守的字,说明了这一点。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张大千,《前後赤壁圖》1945 年©易凯(Eric Lefebvre)

不久之后,郭有守请沈尹默为画作题写引首。引首中再次提到了“子杰”。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沈尹默,引首, 张大千赤壁画,1945 年©易凯(Eric Lefebvre)

郭有守收藏的另一幅作品的题词也很有意思。

也就是现在看到的庞薰琹的作品。庞薰琹在作品题跋中提到郭有守将于不久后前往西方。他还表示他的作品源自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郭有守收藏的第二部分是在 1945 年至 1948 年间建立的,当时郭有守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执行任务。

郭有守借此机会收购了此前尚未收藏的艺术家的作品,特别是活跃在中国北方的艺术家,如齐白石、溥儒、于非闇。

郭有守还收购了已被收藏的艺术家的最新作品。谢稚柳1948年的作品就属于这种情况。这些作品展示了谢稚柳的创作与抗战时期绘画作品相比发生的变化。

最后1953年时,郭有守向赛努奇博物馆捐赠了76件绘画作品。这也是法国博物馆收获的最重大的中国绘画作品捐赠。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郭有寿捐赠,1953 年 ©易凯(Eric Lefebvre)

这些作品来自于24位中国艺术家,他们是沈尹默、方君璧、傅抱石、黄君璧、谢稚柳、徐悲鸿、张善子、张书旗、张大千、雷圭元、林风眠、凌叔华、庞薰琹、溥伒、溥佺、溥儒、陈之佛、陈树人、齐白石、吴作人、于非闇、叶浅予。

其中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在此次东一美术馆的展览中都可以看到。

1953 年的重大捐赠之后,郭有守一直与赛努奇博物馆保持密切联系。他支持展览项目,尤其是张大千的展览。他还捐赠了新的作品,尤其是活跃在法国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张大千因在赛努奇博物馆和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两个展览访问法国。潘玉良借此机会创作了张大千的肖像雕塑。这件作品由郭有守捐赠给现代艺术博物馆。该作品现收藏于赛努奇博物馆。

1958 年,赛努奇博物馆首次收藏了一幅油画。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58 年代,Cernuschi 博物馆潘玉良的第一幅油画©易凯(Eric Lefebvre)

潘玉良的这件作品也在我们的展览中展出。

这件作品是由郭有守、周麟和女歌唱家费柳丽共同捐赠的。这张照片就是三位捐赠人和潘玉良在潘玉良的画室中拍摄的。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1958 年由郭有守、 周麟、费柳丽捐赠©易凯(Eric Lefebvre)

这些捐赠表明,郭有守一直在寻求突破:在向赛努奇美术馆捐赠当代水墨画之后,他又寻求把油画、雕塑作品引入赛努奇博物馆馆藏中,证明他这些活跃于法国的艺术家朋友在这些领域同样才华卓越。

最后,郭有守的捐赠远不局限于此,他还力图将非常年轻的艺术家引入美术馆。丁雄泉的情况就是如此,那是他第一次在巴黎展出作品。1955 年,郭有守将他的两件作品捐赠给了赛努奇博物馆,其中包括这件作品《马》。几年后,即 1970 年,丁雄泉向赛努奇博物馆捐赠了四十余件作品,其中两件可以在我们的展览中看到。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丁雄泉, 馬 1955 年由郭有守捐赠©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丁雄泉, 馬 1955 年由郭有守捐赠©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张大千与郭有寿 ©易凯(Eric Lefebvre)

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张大千与郭有寿 ©易凯(Eric Lefebvre)

最后,关于郭有守的收藏,我想指出的是,除赛努奇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外,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历史博物馆也收藏有郭有守的作品。其中包括这幅张大千、郭有守双人肖像画,鉴证了两人之间的友谊。

感谢各位嘉宾的仔细听讲。要是大家还没看过我们的展览,那就再次祝大家观展愉快。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踏浪|塞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二战后,中国绘画曾崛起于巴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