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低息潮”将退,多家银行4月起上调利率至不低于3%

消费贷“低息潮”将退,多家银行4月起上调利率至不低于3%

admin 2025-03-31 深圳软文合集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消费贷“低息潮”将退,多家银行4月起上调利率至不低于3%

银行消费贷利率将迎来重要变化。

昨日(3月30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处获得确认,已有多家银行总行向各分支机构发出内部通知: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这意味着,银行消费贷开年以来经历新一轮“价格战”之后,将回归理性。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与速度情结,不再单纯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要将贷款利率维持在合理水平,以此增强自身商业可持续性。

消费贷利率将不低于3%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人士获悉,其所在银行自2025年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将统一上调至不低于3%,现存3%以下的超低利率贷款将争取在3月31日前完成提款。

一家股份行华东某分行人士告诉记者,该行个贷部人员周末紧急加班,通过电话或微信渠道向已申请3%利率以下消费贷款的客户提示:“未提款客户请于周一(3月31日)之前提款。”也有银行工作人员抓住最后“窗口期”进行营销,向资质较好的个体工商户发出通知,尽快于4月1日之前测试额度或提款。

华夏银行位于江苏省的一家分行工作人员在内部发布通知称:“接紧急通知,4月起将不再允许发放低定价消费贷款。总行已修改活动参数,所有利率低于3%的优惠券,有效期已调至3月31日,请务必做好客户解释工作,抓紧时间营销促提。”另有华南地区国有大行个贷工作人员发布内部通知,称“请各位同事及时通知各自客户测额或者提款工作”。

除了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也有城商行展开类似行动。一位金融消费者表示,自己的北京银行APP收到的优惠年化利率为2.55%、2.58%和2.78%不等的多张“京e贷”固定利率优惠券,即将过期,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公开资料显示,“京e贷”是北京银行推出的一款线上信贷产品,借款用途分为经营用途和消费用途。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去年11月末在京召开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明确提及,“要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重要作用,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规范金融机构定价行为,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

利率“卷”至历史新低

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在有效核实身份、风险可控前提下,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

在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导向下,消费贷市场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利率刷新历史低点。许多商业银行的消费贷年化利率低于3%,少数银行消费贷利率甚至下探至2.4%左右,低于央行3月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0至70个基点(BP)。

“‘中银E贷’助力提振消费,最高贷款额度提升至30万元,年化利率2.9%起。”一位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中银E贷为纯线上审批的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除该款产品,该行“随心智贷”产品的最高额度目前也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延至5年。

此外,城商行消费贷利率下行趋势则更加明显,营销方式五花八门,不少城商行针对新客、团客推出利率优惠。

江苏银行针对新客推出消费贷优惠年化利率2.58%,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最长3年;北京银行某消费贷产品在3月31日前有限时优惠,新客首借低至2.58%,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最长3年,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宁波银行“白领通”推出拼团活动,3人拼团,利率低至2.68%;5人拼团,利率低至2.58%。此外,该行“宁来花·直接贷”叠加专享优惠券后利率最低可降至年化2.49%。

日前,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环比下跌7个基点,同比下降28个基点,已经多次刷新历史低点。

另外,银行经营压力却有上升趋势。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上市银行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全国性银行的净息差普遍同比持续缩窄。

具体来看,多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降幅达19个基点,有股份行净息差较上年末下降超50个基点。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52%,同比下降17个基点。多家银行在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已从资、负两端入手稳住息差下滑,但短期内净息差仍有下降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个人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率有抬头趋势。在息差缩窄背景下,政策加持的个人消费贷成为银行提高资产收益、推动零售转型的新增量。但由于居民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等阶段性问题,多家银行个人信贷不良率出现抬头,消费贷等信用贷款尤甚,有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较上年末猛增7.93个百分点,引发市场关注。

需引导消费贷理性竞争

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消费贷产品虽有低息趋势,但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客群分层、风险管控上仍有把关,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拿到最高额度、以最低利率贷款。

针对消费贷款利率不断下探,也有业内人士提示将对贷款人产生多方影响。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情况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如何在更多额度、更长期限的授信业务与风险管理工作中取得平衡,银行机构仍面临挑战。”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如何选择合适的场景来响应新规考验各家机构策略与眼光,银行机构需要把控场景方的资质、过往表现等,结合自身的客群与场景特征进行决策。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而是应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金融管理部门应引导自律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规范。”董希淼表示。

“银行消费贷的未来突围方向需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记者,首先,场景化嵌入是破局关键。消费贷的本质是服务于具体消费行为,银行应跳出单纯放贷逻辑,主动对接消费趋势和消费场景。其次,进行客群分层与区域下沉,针对不同客群开发针对性产品,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最后,持续发力金融科技,提高风控水平的同时优化用户体验。最终目标是将消费贷融入实体消费链条,通过差异化服务体系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转型。

(原文题为《消费贷“低息潮”将退 多家银行4月起上调利率》)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消费贷“低息潮”将退,多家银行4月起上调利率至不低于3%》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