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慧保天下
近日,张君获批担任三峡人寿董事、董事长。这也就意味着该公司结束了董事长职位空缺三年之久的局面,但总经理一职仍虚位以待。
高管缺位的同时,三峡人寿近年来业绩发展也欠佳,不仅自成立以来连年亏损,保险业务收入也存在不同程度下滑,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7.45%。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峡人寿偿付能力严重告急,风险综合评级已连续9个季度不达标。
好在,白马骑士已然出现,三峡人寿注册所在地重庆市地方国企一马当先,承担起拯救三峡人寿的重任。去年末三峡人寿首度增资成功落地,今年又迎来一位新国资股东,此番董事长到位能否为三峡人寿带来新发展机遇,扭亏脱困?
01
新“掌门人”上任,总经理职位空缺6年仍待补位
三峡人寿近日发布公告称,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核准,任命张君担任公司董事、董事长。其官网信息显示,张君曾在重庆两江新区财政局、重庆市住建投资公司等单位任职,自2024年3月起担任三峡人寿党委书记。
至此,空缺三年之久的三峡人寿董事长之位终于尘埃落定。2021年8月三峡人寿发布公告称黎已铭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张潞闽拟任公司董事长,但当年12月,拟任董事长张潞闽在拟任4个月左右,尚未获批之际即因个人原因辞去三峡人寿拟任董事职务,无法再担任董事长一职,三峡人寿的董事长职位便空缺至今。
目前三峡人寿新掌门人虽已明确,但总经理一职仍待补位。2018年12月,三峡人寿首任总经理安逸民任职半年后离职,三峡人寿总经理一职便长期处于空缺状态。在此期间,三峡人寿曾指定董事长黎已铭为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2019年5月,担任三峡人寿副总经理的于致华开始主持工作;2021年8月末三峡人寿又指定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徐永伟任经营管理层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
由于临时负责期满,徐永伟自2022年2月26日起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此后三峡人寿总经理一职便长期处于空缺状态,截至目前,仍未公开总经理人选。
不仅如此,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同样空缺。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张红梅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公司临时财务负责人。2022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张红梅离职。目前,公司高管名单中未出现财务负责人。
官网显示,目前三峡人寿高管团队共7人,除董事长张君外,还有王凯(副董事长)、杨婧(总经理助理)、路朝军(总精算师、临时投资负责人)、刘再辉(董事会秘书兼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监事会办公室主任)、黄昌兵(审计责任人,兼审计稽核部总经理)、林兴灯(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首席反洗钱合规官,兼法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三峡人寿近些年人事方面负面不断,甚至爆出“高管亲自下场讨薪”的新闻。据悉,去年7月,三峡人寿的前任董事长黎已铭因公司长期拖欠其应得的劳动报酬,且未经合法程序解除劳动合同侵犯其权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索要工资,金额高达4220万元,但三峡人寿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对管辖权提出了异议,万州区人民法院也裁定该案移送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处理,黎已铭不服提起上诉,但最后二审还是以上诉理由依法不成立,法院不予支持告终,维持原判。
“讨薪”事件或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暴露出的还是三峡人寿在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上更深层次的问题。此番三峡人寿董事长到位后,三峡人寿仍面临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等高管的缺位困境,而人事方面的频繁变动,或进一步加剧该险企经营困境。
02
成立近7年持续亏损,连续9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
三峡人寿成立于2017年12月,是经批准设立的全国性保险金融机构,同时也是第一家总部位于重庆的中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5.37亿元。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2.59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7.45%;录得净亏损1.02亿元,较去年同期净亏损进一步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三峡人寿自开业以来持续亏损,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三峡人寿净利润分别为-0.84亿元、-0.58亿元、-1.19亿元、-1.05亿元、-0.65亿元、-1.1亿元和-1.97亿元,累计亏损7.38亿元。
进入2024年,这一亏损趋势似乎并未扭转,今年上半年,三峡人寿的净利润下滑至-1.02亿元。
与此同时,三峡人寿近年来保险业务收入也有所“缩水”。2023年三峡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为4.06亿元,同比下降27.37%。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三峡人寿分别实现保费收入0.11亿元、9.17亿元、11.02亿元、6.24亿元、5.59亿元。
业绩不佳的同时,其偿付能力也一度严重不足。
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必须同时满足三大条件,一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是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三峡人寿2022年第四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4.45%、106.87%,严重逼近监管红线,而2023年一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0.6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83.73%已经低于监管要求。这之后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仍在大幅下滑,2023年二季度,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0.02%、75.13%;2023年三季度这两项数据则已经降到60.71%、67.5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将低于监管要求。
为了提升偿付能力,三峡人寿也在不断寻求资本补充,推进增资扩股工作。2023年12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批准其进行增资,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至15.37亿元。
得益于增资的顺利推进,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末,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71.4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04.03%,均满足监管要求。不过,今年上半年,在业务大幅下滑的同时,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大幅下滑,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降至149.09%、161.39%。
虽然增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偿付能力充足率压力,但三峡人寿整体偿付能力依然不达标。因为,截至目前,其风险综合评级已连续9个季度不达标,偿付能力继续承压,或也会对其开展新业务等产生影响。自2022年第一季度其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2021年第四季度的B类下调为C类后,在2023年一季度又由C类下调为D类,目前已连续多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
对此,三峡人寿表示,将加紧推进整改落地,尽快化解关键风险点,持续提升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以管理促风险改善,随着增资到位和可资本化风险的改善,也将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开展业务经营,缩小战略风险敞口。
03
两重庆地方国资股东增资落地后,又一重庆地方国资加码,偿付能力告急能否缓解?
对险企来说,增资和发债是补充资本、提升偿付能力的主要渠道,增资可同时提升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而发债仅能改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目前来看,三峡人寿采取的解决方案是增资。
从股东背景来看,三峡人寿的发起股东包括重庆渝富资本运营、重庆高科集团、新、江苏华西同诚投资、重庆迪马工业、重庆中科建设六家大型企业,分别持股20%、20%、20%、15%、5%。
在三峡人寿偿付能力全面受困之际,重庆国资肩负起纾困重任。2023年12月12日,三峡人寿进行增资签约,原国资股东重庆渝富资本、重庆高科集团分别增资2.75亿元,其余股东不参与增资,增资完成后两股东股权均由20%增加至30.49%,仍并列为第一大股东,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有所下降。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批准三峡人寿股东重庆迪马工业将持有的9.76%股权转让给重庆高速公路投控,前者退出股东行列。据悉,重庆高速公路投控是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而重庆高速公路集团由重庆国资委全资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三峡人寿现有股东中,重庆渝富资本和重庆高科集团同样具有重庆国资属性。其中,重庆渝富资本为重庆国资委旗下重庆渝富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重庆高科集团为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旗下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
随着重庆渝富资本、重庆高科集团、重庆高速公路投控的增资及受让股权,三家重庆地方国资股东共持股70.74%,国资股东掌握了绝对话语权,成为地方国资救场的又一典型案例。
当前行业承压,地方政府、地方国资开始更多介入到险企的风险处置中。此前,信泰人寿、华贵人寿、恒邦财险、横琴人寿等都得到了地方国资股东的增持,顶格持股也并不少见。其中,横琴人寿不只是顶格,其国资大股东珠海铧创甚至是破格持股49%,罕见突破单一股东1/3的持股比例上限。
随着地方国资成为险企增资的主力军,国资在险企中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强。此前在增资签约仪式上,重庆市对三峡人寿增资重整的重要性进行定调、定性,表示推动三峡人寿增资重组,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市属国企服务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新作为。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国资也明确了三峡人寿的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即推进公司优化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实现业务常态化运营,做大业务规模,培育地方国有控股法人寿险机构和优质国有寿险品牌;要突出人寿保险特色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精耕细作主业,创新拓展特色寿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需求,构建普通寿险与特色业务并进体系,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如今增资落地,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提升,连续不达标的风险综合评级以及净利润的大幅亏损成为三峡人寿要解决的当务之急,新董事长的到来能否顺利推进此前的发展战略并扭转不利局势,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