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生动力足,产业集聚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才会高

企业内生动力足,产业集聚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才会高

admin 2024-09-11 软文合集列表 72 次浏览 0个评论
企业内生动力足,产业集聚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才会高

每万名工人拥有470台制造业机器人。这是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的最新数据

浦东新区、宝山区和嘉定区成为上海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地。嘉定区在由“制造大区”转向“智造强区”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园区的产业集聚提高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从而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程度?

企业内生动力足,产业集聚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才会高

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  上海嘉定 图

近期,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了位于嘉定南翔的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了更好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园区还需在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产业生态,在资金、人才、创新、平台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

更懂产业,定制服务,整合生态

2019年,梅卡曼德(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卡曼德机器人”) 入驻位于嘉定南翔的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

企业内生动力足,产业集聚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才会高

梅卡曼德上海展厅全景  梅卡曼德机器人官网 图

梅卡曼德机器人总经理魏立龙告诉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当时之所以入驻园区,一是考虑到上海嘉定区的汽车产业发展优势,二是由于企业主要研发、生产“AI+3D”视觉机器人产品,属于智能制造行业。

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原名“南翔机器人产业园”,由南翔经济城开发运营。园区2017年建成时,为了集聚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引进了工业机械臂企业及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2019年,为了响应嘉定产业政策、拓宽产业面向,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的产业方向,从工业机器人向智能制造转换。除了梅卡曼德机器人,园区已有易咖智车、未蓝、广家院威凯等16家智能制造、集成商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

从周边产业环境看,园区所在的南翔镇着力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集群,近年来还引进了协作机器人企业遨博智能,工业机器人企业新时达。

在南翔经济城总经理陈剑侠看来,园区的产业集聚,并不仅仅是类似机器人企业的集聚,而是对整个产业生态的整合。 

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方面进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对接工作,建立合作共赢模式;另一方面加强产业与高校的联动,比如与同济大学沟通如何建立项目转化合作基地。在产学研协同方面,园区为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先后与上海市人工智能协会建立共创合作基地,和嘉定区产业促进服务中心建立北虹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合作平台。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为各类职业高校、机器人制造上下游企开展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焊接操作、技术操作等培训等40余场次。

集聚产业,丰实产业链,园区了解、理解产业,便于更好为企业服务。

据了解,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建园时,对空间载体进行了改造,10米到12米的层高,更适合研发型、制造型企业入驻。因为机器人企业往往需要足够高的空间格局,支撑他们进行研发等工作。

园区还主动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在项目申报、政策解读方面给予支持,扩大企业影响力。比如,梅卡曼德机器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上线装配项目,入选了《2023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这一项目就是通过园区渠道申请,入选后促进了企业业务发展。

此外,园区还通过智能制造、机器人专项基金帮助企业融资,通过政策补贴等降低企业成本。“特别是一些初创型企业,他们需要无微不至的定制化服务。”陈剑侠说。

魏立龙对此深有体会。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自2019年入驻园区以来,从最初的60人发展到近600人规模。他谈到,初创型企业尤其看重开支,由于园区比较了解产业,能帮企业解决一些痛点问题。比如,园区提供房租、物业优惠,免费活动场地;企业做光学实验需对厂房改造时,园区帮忙将大面积的透明片区刷上油漆。

产业集聚长远要靠企业内生动力

一方面,北虹桥智能制造产业园内,除了工业机器人企业,还有处于机器人产业链下游应用端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其中既包括机械臂减速器、传感器等硬件集成商,也有上海大众汽车流水线机器人,ABB、库卡机器人等的定制化集成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负责工业机器人软件的系统开发和硬件集成,能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因此,梅卡曼德机器人通过与园区内的集成商合作,将其“AI+3D”视觉产品作为集成方案的组成部分,通过集成商优先推广和销售给客户需求方。

另一方面,园区对外招商引资时,希望通过新时达、遨博智能、梅卡曼德机器人等机器人代表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引入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比如研发型、贸易型企业,逐步建立机器人产业生态,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赋能。同时,园区举办产需对接活动,邀请园区内外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参加,通过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合作。

不过,从更广泛的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看,园区里的产业集聚,长远来说还是要依靠企业内生动力发展来实现。

首先,从业务发展看,工业机器人产业可服务多个行业,并不局限于某个区域。以梅卡曼德机器人为例,其主要服务重工、新能源、物流、汽车主机厂与汽车零配件厂等行业,在汽车零配件方面,除了具备汽车产业集聚效应的上海嘉定区,宝山区、闵行区、浦东金桥等地也有产业优势。

其次,从市场发展看,受经济环境影响,制造业需求疲软,导致工业机器人企业动力不足。因此,园区企业当前需更注重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尤其在产品研发的精度、稳定性、应用性方面进行更多突破。这都更依赖于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而非仅靠园区产业链带动。

魏立龙在谈到产品研发的重要性时说,由于企业生产的是“AI+3D”视觉产品,精度提高能扩大应用场景。比如,精度不足时,机械臂仅能搬麻袋、纸箱,精度提升后则可以拧螺丝、做装配,安装轮胎、挡风玻璃等。此外,稳定性对于实现产品价值,易用性对于降低用人成本同样重要。因此,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带来降本增效,还能拓展更多业务空间。

上海要借产业、人才优势扩大溢出效应

目前,无论是机器人产业还是智能制造产业,上海自上到下都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如《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 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同时,通过制造业的无人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可带动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嘉定区已出台了《嘉定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配套政策《嘉定区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

调研发现,要想将这些产业支持落实到园区和企业,政策制定还需更加细化,便于操作执行,避免出现制定与解读之间的“断层”。企业真正关心的是实际问题如何解决,比如房租、补贴、融资方面。这都需要切实的细则与渠道,才能保证政策在执行中不偏离制定初衷。

目前,对机器人企业来说,上海在产业优势、人才优势方面依然具有吸引力。因此,园区还需通过产业集聚产生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扩大优势,同时在产业生态建设上,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资金支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帮助企业融资,并在房租、物业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二是吸引人才,通过建设人才公寓等,给予人才更好待遇,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三是打造产业创新生态,通过产学研协同机制为企业产品研发赋能;四是发挥平台作用,一方面便于企业探讨借鉴先进技术与发展经验,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机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企业内生动力足,产业集聚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才会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