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港式医疗探索内地实践:家庭医生培训、慢病管理与跨境就医

admin 2024-09-11 06:10:02 60
港式医疗探索内地实践:家庭医生培训、慢病管理与跨境就医摘要: ...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早上5点半,起床;6点,前往深圳湾口岸,快速过关后前往蛇口人民医院;8点,准时开诊;下午2点,来到深圳福田区益田社康中心,进行全科医生带教门诊;下午5点半,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返港。

这是龚敬乐作为香港医生跨境就业的一天。龚敬乐是大湾区医疗集团联席行政总裁及首席医疗官、香港资深全科医生。自从七年前取得内地医师执业资格,龚敬乐就开始了往返于大湾区各城市的生活。2018年,龚敬乐开始在广州引进港式家庭医生培训项目,探索香港全科医生模式在内地的实践。

“香港的医疗体系跟内地完全不一样,在香港要看专科,绝大部分人必须先看全科,内地则没有这种分级诊疗。但如果基层医疗可以实现分流,在这个前端环节更精准地治疗患者,自然也能减轻整体的医疗负担。”在96日举行的第二届金牌高峰会暨健康险论坛间隙,龚敬乐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指出。

大湾区医疗集团于2015年在香港成立,由郑裕彤家族办公室周大福企业进行控股战略投资。为了将香港家庭医生培训体系引入大湾区,集团已在广州、深圳、中山、东莞等八个城市推出GOLD金牌课程,即全科医学针对性学习及发展培训课程。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集团已与各地政府合作培养逾3000名金牌全科医护,在16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设立了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及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推动167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标准化诊疗模式的发展。

李婷婷是金牌课程的学员之一,目前在广州市黄埔区夏港街社卫中心就职。她已经有十年的基层医疗经验,今年是她第二年学习金牌培训。

李婷婷告诉界面新闻,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中还涉及如何与患者更好地沟通、理解患者感受等,“港式基层医疗会更注重病人隐私保护,能够更大范围覆盖到不同科的病症,做到不漏诊。”

“像‘一年级,是以症状为主,头晕、头痛、发热、咳嗽,单纯的症状背后涉及不同疾病,导师是从症状为切入点来讲课。现在我上的是进阶课程,算‘二年级’,教我们去面对‘比较难搞的病人。”李婷婷解释道,所谓“难搞”,是指病人本身进医院时可能带有情绪,需要医生用各种技巧去化解。

李婷婷认为,全科培训带来了两方面的变化:诊量对比以前有明显提高,以前一上午看诊量可能是20多个,现在能达到3040个。而且病人粘性更高,会通过微信再跟我约下次门诊。

20224月,金牌家庭医生”“金牌护理培训项目被写进《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迄今,广州已有7个区开展相关培训,74间“港式金牌家庭医生工作室”落户。

今年7月,广州还宣布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培养约1000名达到国际服务标准的家庭医生,建设约100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

不过,在内地推行的家庭医生模式也非完全照搬香港。龚敬乐提到,培训体系进行了本土化的调整,“例如我们调研后发现,大部分内地居民看全科是不看妇科的,所以目前把妇科的培训减到最少;同时会把一些更重要的环节,比如医患沟通、慢病管理、急病救治等作为重点。”

202311月,广州首家社区慢病管理中心在海珠落地,该中心参照香港慢病管理服务流程和标准,由大湾区医疗集团的香港医护团队提供培训及带教。传统慢病管理是由家庭医生一人对患者进行管理,而香港慢病管理是团队管理模式,由护士、医生和上级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管理。

“我们采取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模式,在新的流程下,患者临床结果也有所改善,例如对血压血糖的控制、甚至是肾衰竭的治疗。”龚敬乐说。

基层港式医疗的推广,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吸引港澳人士来大湾区生活和就业。不过,李婷婷提到,来就诊的仍以内地居民为主,基本没有港澳人士。

“北上就医还不是主流。”不过,龚敬乐观察到,有小部分香港居民会专门北上做体检,例如做放射科拍片、胃肠镜检查等,“我们未来也想从这个方向推出有关项目。因为香港等候检查时间很长,如果想做一个胸部CT,但又不是患者,在公立医院可能要等六个月甚至一年。”

香港医疗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且药物引进世界同步;而内地医疗性价比高,专科服务具备优势,排队就医时间较短。两地各有特长,粤港融合有望进一步催生跨境就医需求

“如何引导在香港负担不了医疗成本的人群到内地接受检查或治疗,以及让一些内地有需要的病人到香港接受内地暂时没覆盖到的治疗,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龚敬乐说。

但两地资源协同仍面临不少难关,数据打通是一方面。“香港居民来内地做检查是中文报告,香港的医生并不接受,我们正在做的是,让香港医生读你的报告,再生成一份英文报告。” 龚敬乐提到。

北上就医不仅是患者的个人选择,香港特区政府在其中也扮演着推手的角色。

219日,香港医务卫生局宣布将扩大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预计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65岁或以上的香港长者可以在内地7家医院、2家牙科诊所使用医疗券,地点覆盖深圳、广州、东莞、中山。

长者医疗券是特区政府为65岁或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提供的补贴,每年2000港元,用于支付在私营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费用,例如西医、中医、物理治疗、牙医、视光检查等。

正在商讨中的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也迎来新进展。823日,港府联同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进行该计划的演练,测试在模拟载送病人情况下的救护车跨境安排。根据计划,有望在今年内推出为期1年的试行计划。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