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莲花山邓小平塑像。 视觉中国 图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每当这段优美、流畅的旋律从心中流出,人们总能想起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的深圳经济特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时,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崇高风范,对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邓小平同志对深圳经济特区的三次关键支持
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全局的高度看待问题,不仅在深圳发展的关键时刻两次亲临视察,更是对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给予了坚定支持和悉心指导,有力指引了经济特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杀出一条血路”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1979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正式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而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深圳作为一个“试验田”,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举步维艰,从起步到建设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是担心搞资本主义。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国家立法确定下来,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第一号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了。深圳经济特区“摸着石头过河”,开改革开放之先河,从此我国全面拉开改革开放的宏伟序幕。
首次视察指明经济特区“四个窗口”的定位和作用。1984年1月24日至26日,邓小平首次视察深圳,并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他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窗口。”邓小平把经济特区的作用概括为“四个窗口”,并亲眼所见肯定了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特区是成功的,不但决定正确,而且办得成功。”邓小平同志对“窗口”的定位,不仅为经济特区在当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深圳办好经济特区的信心,更是示范带动了全国开放,通过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智慧。
“南方谈话”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大潮。1992年的“南方谈话”成为改革开放的转折点,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给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际上,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在国内,对改革开放提出了姓“社”还是姓“资”的疑问。面对复杂国际国内背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决定南下再次来到深圳,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高度评价“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明确肯定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求深圳要“大胆试验,大胆地闯”,“搞快一点”。他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困扰人们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得到廓清,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也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引、支持和鼓舞下,深圳等经济特区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打开了封闭半封闭的国门,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二、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正是在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深圳经济特区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如果没有历届中央领导的支持,深圳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样本城市。40多年来,深圳充分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和“试验田”的作用,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现已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特大城市。2023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6万亿元,增长6.0%,增速居国内大中小城市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2.8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近万亿元、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万亿元、增长7.8%。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12.5%,总量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这些数据显示出深圳作为中国创新型城市的领先地位和经济发展动力。深圳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座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堪称“深圳速度”。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一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是中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早确立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孕育出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之都”。一直以来,深圳靠科技、靠创新种好经济发展的“高产田”,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5亿元、增长11.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5.81%。华为高端手机重返市场,体外膜肺氧合仪、核磁共振设备实现国产化。两项创新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正是由于始终牢牢抓住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才使深圳赢得了优势和实力,赢得了“自主创新”这个闪亮的城市品牌,也为未来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对外开放”的理念,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深圳经济特区本身就是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开放是深圳的发展之源,深圳所走的道路始终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首先得益于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深圳经济特区充分发挥了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率先打开国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迅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并以经济为纽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2024年上半年,深圳市进出口2.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国比重的10.4%,出口额和增速、进口增速,均排名全国第一。曾经依靠来料加工支撑发展,当下深圳“智造”为出口打开一片崭新天地,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深圳企业加大力度开拓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利用全球资源,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1.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超四成,外贸“朋友圈”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深圳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实现现代化是我们党百余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凝结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毕生心血,也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未竟事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命名为“中国式的现代化”。现在,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锚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锲而不舍、真抓实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的亲切关怀厚重如山,对经济特区发展的厚爱支持重若千钧。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第一站就是深圳。在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指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深圳。他强调:“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历史性跨越,深刻总结了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使命担当,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强调广东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深圳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明确了战略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的每一次视察、每一次指示、每一个批示,都为深圳新时代不断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新时代新征程,深圳要继续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举创新旗,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埋头苦干,奋勇前进,谱写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坚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接下来,深圳要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拓展东盟、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推动深圳争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空港综合保税区。深圳要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动湾区互联互通取得新突破。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决定》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深圳要努力打造高质量投资高地,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要推动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消费中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要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推动批发零售与工业、外贸协同融合发展。
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决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深圳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系统构建与科技自立自强相匹配的体系化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要坚定自立自强的必胜信心,甩掉“卡脖子”的手,突破“小院高墙”封锁,锻造科技创新“硬核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深圳要实施“三个更加”人才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进一步形成高端科创人才集聚效应,增强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历史的车轮已行进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奋力夺取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壮丽的伟大事业的新胜利!
【洪向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杨佳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生】